全球能源转型投资分化加剧新兴技术困局
2024年,全球能源转型的投资突破了2万亿美元,但其增速却骤降至10.7%。这一增速放缓的趋势反映了区域之间的明显分化:亚太地区的投资增长率达到21.3%,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据了8180亿元;而美洲地区由于政策不确定性,投资增速明显放缓。面对如此局面,能源转型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在技术投资领域,传统行业和新兴技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当前,成熟行业(如光伏、储能和电动车)占据了全球能源转型投资的93%,这表明资本的流向更多偏向已具规模和商业化前景的领域。而相较之下,新兴技术的投资出现了明显下降,尤其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S),其投资暴跌了55.1%,绿氢的投资也缩减了41%。这种投资分化的背后,反映了投资者对新兴技术商业化进程的担忧,尤其是在这些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或市场应用尚不多方面的情况下,资本的流动趋于保守。
产业瓶颈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光伏行业的新增装机增速从2023年的40%预期降至2025年的17%,这一预期下调直接与产能过剩问题相关。中国30余家光伏企业在2024年面临的亏损将超过400亿元,这一状况反映了光伏行业过度竞争和价格下行的双重压力。与此同时,储能领域也面临着电价市场化革新带来的偏差考核风险。例如,中国“136号文”政策的实施导致负电价的出现频率增加,进一步影响了储能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吸引力。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政策端的支持显得尤为关键。要打破当前困局,亟需在碳定价方面建立更加明确和稳定的长效机制。目前中国的碳价格远低于欧盟水平,这直接制约了低碳技术的投资动力和相关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因此,推动碳定价的革新,提升碳市场的稳定性,是解决投资分化的关键。此外,在技术层面,突破如金属有机框架(MOFs)吸附材料等低能耗工艺,将是推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CUS)发展的重要举措,预计这将在2030年前帮助煤电领域实现度电成本增幅小于0.18元的目标。
总的来说,尽管全球能源转型在投资总额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技术创新的滞后和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是阻碍其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未来,只有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才能有效推动能源转型的顺利进行,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