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储能“放电补偿”机制,促使用户侧盈利空间
四川省近期发布的2025年用户侧储能新政策,创新性地推出了储能“放电补偿”机制,为企业和用户提供了新的盈利机会。这项新政明确了储能收益来源的两个主要构成部分:一是通过峰谷电价差进行套利,二是通过放电补偿获得收益。放电补偿的结算方式则依据煤电合约与市场价差进行,由电网统一支付,能够有效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收益不确定性,从而增强了储能项目的吸引力。
四川省在此政策框架下,特别注重提升用户侧储能项目的经济效益。例如,攀钢集团的12.5MW/25MWh储能项目就采用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并预期在12年内能够节省5000万元的电费。此项目的投资方预计通过这一机制能在6年内收回投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成功运用,不仅帮助企业优化能源支出,还提升了储能技术的经济价值,进一步推动了储能项目的快速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推出的放电补偿机制是全国较早的省级价格托底设计。这一机制的实施,有效消除了储能项目可能面临的价格风险,为企业提供了更为稳定的收益预期。同时,这一政策也推动了当地储能项目的加速并网,目前已有265个储能项目在四川省加快了并网进程。这些项目的快速落地,将有助于提高储能技术的应用普及率,进一步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清洁能源的转型。
通过这项创新性的储能机制,四川省在解决储能项目收益问题的同时,也为储能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他地区在实施类似政策时,可以借鉴四川省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当地能源结构的储能盈利模式。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储能行业将在未来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