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扫描显微镜的扫描方式有哪些?
超声扫描显微镜(Scanning Acoustic Microscope, SAM)的扫描方式根据声束发射与接收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脉冲回波法(Pulse-Echo Mode)
原理:
-
超声换能器发射短脉冲声波,声波穿透样品后,反射回波被同一换能器接收。
-
通过分析回波的时间延迟、幅度和相位,重建样品内部结构图像。
特点:
-
适用于单面检测(如晶圆、封装芯片),无需破坏样品。
-
可检测多层结构(如晶圆层间空洞、封装层间分层)。
局限:
-
分辨率受声波波长限制(通常为声波频率的1/2)。
-
对声阻抗差异较小的材料(如聚合物层间)敏感度较低。
应用场景:
-
晶圆内部缺陷检测(如空洞、裂纹)。
-
封装芯片的分层、空洞分析。
2. 穿透法(Through-Transmission Mode)
原理:
-
两个换能器分别位于样品两侧,一个发射声波,另一个接收。
-
声波穿透样品时,若遇到缺陷(如空洞、裂纹),声波能量会衰减或散射,接收信号强度降低。
特点:
-
灵敏度高,尤其适合检测低声阻抗差异的材料(如塑料、陶瓷)。
-
可检测大尺寸缺陷(如封装中的大面积空洞)。
局限:
-
需要双面接触,不适用于封闭结构(如已封装的芯片)。
-
无法定位缺陷的具体深度。
应用场景:
-
聚合物材料的内部缺陷检测。
-
陶瓷基板的裂纹分析。
3. C扫描(C-Scan)
原理:
-
结合脉冲回波法,通过机械扫描(如X-Y平台)或电子扫描(如相控阵换能器),获取样品某一深度层面的二维图像。
-
每个像素点对应一个回波信号的幅度或时间信息。
特点:
-
提供平面缺陷分布图(如晶圆表面或层间的缺陷位置)。
-
可通过调整聚焦深度,分层检测多层结构。
局限:
-
扫描速度较慢,适合静态检测。
应用场景:
-
晶圆表面划痕、裂纹的定位。
-
封装芯片的分层分析。
4. B扫描(B-Scan)
原理:
-
结合脉冲回波法,通过线性扫描(如X轴方向),获取样品某一截面的深度-距离图像。
-
每个像素点对应一个深度方向的回波信号。
特点:
-
提供截面结构信息(如晶圆内部层间结构)。
-
可检测垂直方向的缺陷(如裂纹深度)。
局限:
-
只能显示单个截面,无法全局成像。
应用场景:
-
晶圆内部空洞的深度分析。
-
封装芯片的焊点结构检测。
5. 相控阵扫描(Phased Array)
原理:
-
使用多个单独控制的换能器阵列,通过电子方式调整声束的发射角度和聚焦深度。
-
无需机械移动,即可实现快速扫描和三维成像。
特点:
-
扫描速度快,适合在线检测。
-
可实时调整声束方向,检测复杂结构。
-
局限:
-
设备成本高,技术复杂。
-
应用场景:
-
先进封装芯片的快速缺陷检测。
-
三维封装结构的内部成像。
6. 共聚焦扫描(Confocal Scanning)
原理:
-
结合光学显微镜的共聚焦技术,通过声束聚焦和光轴同步扫描,实现高分辨率成像。
-
只接收来自聚焦深度的回波信号,抑制其他深度的噪声。
特点:
-
分辨率极高,可检测微米级缺陷。
-
适合高精度检测(如MEMS器件)。
局限:
-
扫描范围小,速度慢。
应用场景:
-
MEMS传感器的内部缺陷检测。
-
纳米级结构的成像。
总结对比:
选择建议
-
单面检测:优先选择脉冲回波法或相控阵扫描。
-
双面检测:穿透法更合适。
-
高精度需求:共聚焦扫描是选择。
-
快速在线检测:相控阵扫描效率 。
通过结合多种扫描方式,超声扫描显微镜可满足从微米级到宏观尺度的全场景检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