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冷链物流枢纽成型 自动化冷库赋能国际贸易
随着 RCEP 深化实施,我国跨境冷链贸易量年均增长 19.2%。2024 年上半年,上海洋山港冷链吞吐量达 128 万吨,同比增长 27%,自动化冷库成为枢纽中心设施。上港物流新建的洋山自动化冷库高 32 米,拥有 5.2 万个货位,通过堆垛机与输送线实现集装箱货物 “零落地” 分拣,单库日处理量达 1.2 万托盘,较传统冷库效率提升 3 倍。
跨境冷链面临 “多国标准、长距离运输” 挑战,自动化冷库通过标准化作业难题。青岛港冷链枢纽的自动化冷库配备多温区调节系统,可同时存储需要 - 18℃的肉类、2-8℃的乳制品及 15℃的水果,满足不同国家的温控要求。郑州国际陆港的中欧班列冷链专列配套冷库,采用 “蓄冷板 + 远程监控” 技术,确保货物在 15 天运输周期内温度波动≤1℃,已累计运输波兰苹果、德国啤酒等货物超 3.5 万吨。
我国冷链企业正积极对标国际认证。顺丰冷运获得 ISO 2200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其在深圳的跨境冷库可直接对接香港、东南亚市场的检疫要求。京东物流在天津建设的跨境电商冷库,通过美国 FDA 注册与欧盟 CE 认证,成为美赞臣奶粉、新西兰牛羊肉的亚太分拨中心。
上海润爽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多个跨境冷链项目。其为上港物流设计的自动化冷库,采用双工位堆垛机与智能调度系统,货物出入库效率达每分钟 12 托盘,同时配备海关监管智能锁,实现 “边理货边清关”。在中老铁路冷链项目中,润爽为老挝香蕉出口商建设的预冷加工中心,通过真空预冷与气调保鲜技术,使香蕉保鲜期从 15 天延长至 35 天,满足中国市场的检疫要求。此外,润爽为赛默飞世尔建设的生物制品跨境冷库,严格遵循 WHO 冷链标准,保障疫苗等生物制品的跨国运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