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早报 星期六 广东微灵工科技
7月19日 | 人力资源行业新闻速递人力资源杂志 新闻汇总
本期导读福建省八条措施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济南:公积金 购买保障房首付降至15%贵州省总工会2025年夏季线上专场招聘收官兰州市多措并举稳就业保民生 上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内蒙古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福建福州:合力送岗位 “福你就业”
1来源:福州日报福建省八条措施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记者昨日从省财政厅获悉,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等7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提升创业质量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八条措施的通知》,通过落实创业支持政策、加大创业融资支持等举措,优化创业促进就业政策环境,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通知明确,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初创企业经营者能力提升资助、创业孵化基地奖补和 创业项目资助等政策,按规定落实税收减免政策。鼓励各地依法盘活国有闲置厂房、商铺、空置楼宇、老旧园区等,为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场地、住宿、水电优惠等支持。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符合条件的按招用人数给予每人不超过1000元、总额不超过3万元的创业带动就业补贴。
在缓解创业融资难题方面,落实创业担保 及贴息政策,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企业比较高不超过400万元,个人比较高不超过30万元的创业担保 。落实稳岗扩岗专项 支持,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单户授信上限可提高至5000万元。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创新创业 产品,在授信额度、 利率、担保条件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支持,为初创期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创业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鼓励各地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
通知还聚焦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等方面,构建联动支持体系,形成全社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记者 欧阳进权)
2来源:大众日报济南:公积金 购买保障房首付降至15%近日,记者从济南住房公积金中心获悉,缴存职工使用公积金 购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比较低首付款比例由20%下调至15%,同时可一次性提取公积金账户余额来付首付款,不影响 额度,该政策将进一步降低购房门槛,加大对刚需群体的支持力度。
据介绍,以总价100万元的配售型保障房为例,首付款可由20万元降至15万元。如果个人公积金账户内有8万元余额,可全部提取出来交首付,而在测算比较高 额度时,仍可按8万元余额来申请,实现“资金叠加,额度不减”,缓解了新市民的购房压力。
按照济南市的 政策,购房人夫妻以及双方父母、子女的住房公积金均可提取用于支付首付款,父母、子女一方与购房人夫妻任一方需在同一户口簿。在办理时,需本人持身份证明到现场申请,符合条件的购房人关系人办理的需同时到场,配偶申请的需提供婚姻关系证明,父母子女申请的需提供户口簿。
今年开始,济南市面向住房困难的工薪收入家庭和城市引进人才供应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每个家庭限购1套。按照“ 微利”的原则定价,可办理不动产登记,不能变更为商品房流入市场,购房者将来只能以内部流转或者 回购的形式退出。(赵国陆)
3来源:贵州日报贵州省总工会2025年夏季线上专场招聘收官7月16日,记者从省总工会获悉,为期30天的“贵州省总工会2025年夏季线上专场招聘活动”日前圆满收官。招聘活动期间,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贵州公司、贵州省化工研究院等96家用人单位入驻招聘平台,提供2267个就业岗位,众多求职者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
本次活动以“工会帮就业 服务暖人心”为主题,聚焦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就业群体,依托贵州工会就业服务专栏、贵州人才信息网、多维云聘微信小程序、职工之家APP专业化线上平台,采用“3+2”(即线上招聘会、直播带岗、线上就业指导讲座+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需求)模式,精细匹配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需求,搭建起高效便捷的沟通“云桥”。(记者 金艾 通讯员 胡大方)
4来源:兰州日报兰州市多措并举稳就业保民生 上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7月17日,记者从兰州市人社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兰州市以实施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牵引,深入推进强省会行动及1139工作部署,不断完善稳就业政策工具箱,通过多项举措稳定和扩大就业,确保全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
在强化就业优先战略方面,兰州市加大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城乡基层及中小微企业的挖潜扩容力度,支持就业创业。通过印发相关具体举措及责任分工文件、实施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措施、完善就业影响评估机制等,稳住就业存量、增加就业容量。上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
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兰州市依托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驿站,培育“家燕回巢”“赋能就业”服务品牌,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活动357场,服务4.5万人次,并向9所高校兑现奖励资金270万元。“百千万”大学生职业体验行动吸引留住大学生3.6万人。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分级分类提供综合性、一站式就业帮扶,帮助1.49万失业人员再就业,3602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此外,通过乡村振兴劳务输转助力行动,输转城乡劳动力21.28万人,创劳务收入46.6亿元;零工市场(驿站)服务零工人员2.79万人次,同时持续做好残疾人、退役军人、妇女等群体的就业帮扶。
创业扶持带动就业成效 。兰州市为新认定和评优的省级孵化平台发放补贴资金220万元,全市39家创业孵化平台为1819家在孵企业提供服务,带动就业1.3万余人。通过集中开展创业 政策“八进”宣传活动373场次,发放四项创业 1614笔、共计10.3亿元,其中包括创新推出的“甘味e贷—牛肉拉面创业贷”5笔、500万元。
公共就业服务持续优化。兰州市依托“金城就业360”服务体系,提升“1+8+N”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服务质效,打造“15分钟就业圈”。上半年高频次举办“黄河之滨也很美”大型人才交流会、人才夜市等招聘活动444场,发布用工岗位22.07万个,达成意向性协议5.43万人;开展直播带岗236场,帮助1.42万名求职者就业。同时,组织“人社专员”服务企业行动,走访服务企业534家1104次,解决企业困难问题32个,并开展人社惠企助企政策宣讲活动,为重点企业解读政策、答疑解惑。
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壮大。兰州市统筹规划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打造产业集群,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上半年,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入库企业达64家,规上企业数增长52.38%,营业收入58.52亿元,增速24.72%。
技能培训方面,兰州市深入推进“技能兰州”建设,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通过阶梯化、差异化补贴机制引导开展企业自主培训和市场化培训。开展低空经济、先进制造、养老护理等特色培训,推进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大兰州牛肉拉面制作、预制食品生产等方向技能培训供给。上半年,全市共开展 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97万人次。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5来源: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7月15日,自治区教育厅召开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四次推进会议,全力以赴促进2025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教育厅要求,各高校要加力拓展就业岗位,积极拓展系统内部岗位,持续拓展市场化就业岗位;面对毕业生已经离校的现实情况,充分发挥好人社等相关部门的公共服务优势,加力组织区域性线下招聘活动,高频次举办线上招聘活动,确保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随时随地随需求享有就业信息;要继续推进访企拓岗行动,进一步搭建校企沟通协作平台;要加力优化就业服务,及时梳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分层分类开展好课程辅导、心理疏导、思想引导、岗位推送、就业指导、能力提升等服务;要加力做好就业帮扶,向毕业生讲清楚离校后的就业帮扶政策和服务接续渠道,帮助毕业生及时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同步做好未落实去向困难群体毕业生的去向跟踪,确保落实去向一人台账更新一次;继续做好困难群体学生的专项培训、就业指导和精细帮扶工作,继续开设好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课程。(记者 刘志贤)
6来源:福建省福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福建福州:合力送岗位 “福你就业”7月18日,福建省福州市人社局联合市人大 会预算工委、市人大社会建设委、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办公室、市人大 财经行业联络站举办“福你就业”人大 企业送岗活动暨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大型招聘会,通过精细岗位推送、专场招聘对接、沉浸式企业探访等形式,打造一场有温度、有实效、有影响力的就业服务示范性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现场达成各类求职意向500人次。
精细对接,靶向满足求职需求。活动设置“职通快线”现场招聘环节,通过精细化匹配机制实现人岗高效对接,有效提升求职成功率。市人社局积极联动四城区零工市场、驿站,针对性组织约2000名符合条件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失业人员到场应聘,确保求职者群体精细覆盖。市人大组织36家各行业 人大 企业参会,提供涵盖技术、服务、制造等多个领域的700余个岗位;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办公室提供38家企业1021个岗位,强化区域协作支持,确保岗位与重点群体需求高效对接,推动就业服务精细落地。活动当天同步开启现场直播,助力场外求职者线上参与,线上观看人数超4.6万人。
深入职场,组织“探企零距离”活动。此次活动,主办方同步组织“探企零距离” 行活动,特别邀请30名高校毕业生走进人大 所在的企业,进行深度探访。毕业生们走进企业生产 和办公场所,与企业员工面对面交流,听取职业发展建议,并观察日常操作流程。不仅直观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还细致了解了具体的薪酬福利体系及企业文化内涵。现场探企活动,有效打通了毕业生从校园到职场的信息闭塞通道,切实助力其了解真实职场,增强就业信心和适应能力。
深化合作,构建长效服务机制。活动现场举行“政企连心桥”共建签约仪式,标志着政企协同服务就业工作迈入制度化、常态化新阶段:市人大 财经行业联络站、社会工作行业联络站与市人社局签订《 搭桥·“职”通就业共建协议》,通过整合 资源与职能优势,建立常态化信息互通与协作机制;市劳动就业中心、市人事人才中心分别与两家重点民营人大 企业签署“一对一”就业帮扶协议,明确责任分工与服务内容,涵盖岗位开发、职业指导等全链条就业服务。此举旨在通过机制化合作搭建长期稳定、高效对接的就业服务平台,强化政策落地与企业需求的精细衔接,实现就业需求与岗位资源的动态匹配,切实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效。
多维护航,一站式提供政策咨询。招聘会现场设立就业政策“一站式”服务台,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以及创业培训、技能提升补贴、劳动 等服务,帮助求职者更快实现就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