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绿岛”,优化收处服务。开展失效活性炭再生利用项目“绿岛”建设,配置回转窑、蒸煮釜、沸腾炉等生产设施,添置流化床处理装置,建立标准化仓储车间,升级生产智能一体化控制系统,建成全市独一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同时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开展活性炭预约上门更换及回收再生业务。目前团队已提供更换、提供回收再生服务340余次,涉及企业305家,大幅度减轻企业污染治理负担。政银合作,完善支付体系。探索政银合作模式,通过开发活性炭资金支付监管系统,自创“企业预约换炭-预缴款至系统-团队上门更换-企业确认交易-系统完成支付”的工作流程,有效保障用炭单位资金支付安全,实现活性炭使用-更换-再生-支付的全周期环节动态监管。企业对再生中心提供的换炭服务满意度达100%,平均活性炭使用成本下降约48.5%,企业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绿岛模式注重跨领域、跨部门的协同合作,共同推进绿色发展事业。福建活性炭分散治理绿岛模式效应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庄志鹏也以注塑、塑料制品、发泡等行业为例,指出建设“绿岛”要考虑规模是否足够大,VOCs总量削减是否与投资成正比。庄志鹏表示:“比如占地面积很大的一个企业,它的VOCs污染物减排量只达零点几吨,那支持其建设绿岛就没有意义。”另外,建设“绿岛”仍需区域性统筹性考虑,让“绿岛”模式能够长期有效运行。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毅强解释,“绿岛”集中产污、治污的需求一定是工业企业聚集的地方,往往土地资源会紧张,如果区域性统筹规划欠缺,会导致后期的配套服务跟不上,难以持续稳定运行。他表示,“绿岛”项目一次性的建设成本其实比较大,建起来后,如何维系后期的运营仍然存在挑战。上海危废活性炭绿岛模式装置采购绿岛模式注重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服务业“绿岛”如江阴市澄江街道汽车修理集中喷涂项目,将原本点小面广的汽修喷涂作业全部集中于6个中心,采用“干磨+烤漆+清洗”等工艺,配套建设规范的废气收集及处理系统,直接服务130余家汽修店,既减少了单个汽修店的治污成本,又提高了废气集中治理效率,有效降低了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生态“绿岛”建设效益明显。首先,是经济效益。全省筛选确定的“绿岛”项目,惠及中小市场主体超过5万家,经初步估算,可节约治污成本超过30亿元。其次,是环境效益。
生态“绿岛”惠企利民效益明显,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全省已筛选确定两批187个“绿岛”项目,其中建成126个,包含小微企业危废收贮中心、电镀废水集中处理中心等85个工业“绿岛”项目,禽畜养殖粪便处理及综合利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中心等21个农业“绿岛”项目,餐饮公共烟道设施等20个服务业“绿岛”项目。江苏“绿岛”项目总体可分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类。工业“绿岛”如南通市御江环保有限公司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项目,建成后拥有5000吨/年危废和2000吨/年废矿物油的收集、贮存、转运能力,并自行开发了“危废收集智慧云仓”系统,可将500家中小企业的少量危废统一收集、统一暂存、统一转运处理,不只解决了企业危废收集处理难题,降低了企业处理成本,还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危废收集、转运、处置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绿岛模式强调城市绿色出行和公共交通的重要性。
“绿岛”到底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可以共享的环保公共基础设施。这几年,咱们国家的环境治理力度大家有目共睹,较大程度上小小企业都在为环保达标而努力。不过,部分中小微企业也遇到了些难处,面对成本较高的治污项目,他们的设备、人员、技术都远远不够,很可能陷入“治污可能要赔钱,不治可能要停产”的两难境地。咋办?如果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把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达标排放,不就可以较大程度上降低中小微企业和餐饮门店的治污成本了。这就是“绿岛”项目。绿岛模式强调城市建设要遵循生态对城市发展的保障和依托。上海危废活性炭绿岛模式装置采购
绿岛模式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使城市与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相融合。福建活性炭分散治理绿岛模式效应
2022年11月10日,生态环境部、发改委、科技部等15部委联合发布《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推进涉 VOCs 产业集群治理提升,加快建设涉VOCs“绿岛”项目。为相关“绿岛”项目建设释放出明确利好信号。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所副所长、研究员宁淼指出,“绿岛”项目是大气专项资金VOCs综合治理类项目非常主要的重点支持方向。具体到新建相关项目的支持额度,她表示,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支持额度达30%;VOCs源头治理支持生产线改造的20%;新建集中喷涂中心的末端治理设施支持50%,生产设备支持20%。福建活性炭分散治理绿岛模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