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合并胸膜粘连的气胸内镜诊疗,背景:68岁女性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入院,CT提示右侧气胸合并胸膜粘连,肺压缩40%。尝试胸腔穿刺抽气后气体复聚,需进一步处理粘连以防止复发。诊疗过程:内镜干预:通过软性导引套管(内径6mm)导入,套管的柔性设计允许镜头在粘连间隙灵活转向。术中发现多处纤维粘连带牵拉肺组织,导致持续漏气。粘连松解:经套管通道送入电凝钩,在直视下准确分离粘连带,同时通过套管侧孔注入生理盐水冲洗创面,避免热损伤。术后留置套管作为引流通道,持续负压吸引促进肺复张。结果:术后3天胸片显示肺完全复张,1周后拔除套管。随访6个月未复发,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FEV1较术前提升15%。 肺叶切除术中,它沿肋间隙柔性穿梭,准确引导器械避开血管,让复杂剥离更安全。常美的软性导引套管的说明书
复发性气胸患者因既往多次引流或手术,胸膜粘连概率高,传统粗管易因粘连导致置管失败或损伤,而软性导引套管的柔韧性可通过狭窄间隙置入,降低二次损伤风险。典型案例4:28岁女性,既往有右侧自发性气胸病史(2年前曾行传统粗管引流),此次因“右侧胸痛复发3天”就诊,胸片提示右侧复发性气胸(肺压缩约30%),CT显示胸膜局部粘连。采用6F超细软性导引套管在CT定位下避开粘连区域穿刺,成功置入后引流出气体,术后48小时肺复张,拔除套管。随访6个月无复发,患者未出现明显疼痛或瘢痕。该案例说明,软性导引套管对复发性气胸患者的胸膜兼容性更好,可减少粘连导致的置管困难。软性导引套管的联系方式兼容与准确并存,质量体现在适配毫厘间。
气胸作为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病急、进展快,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诊疗气胸的传统方法主要为粗管闭式引流术,该方法虽能实现气体引流,但因引流管直径较大(通常 16-20F),需切开胸壁组织,易引发皮下气肿、出血、被传染等并发症,且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恢复周期长,尤其对于合并基础肺部疾病或老年患者,耐受性较差。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软性导引套管以其微创、灵活等特点逐渐应用于气胸诊疗领域。
做胸腔镜手术时,医生会用到一个特殊的 “软管向导”—— 软性导引套管,它的使用过程藏着不少巧思。先在胸壁开个小切口,医生会像穿针线一样,把套管轻轻送进胸腔。它不像硬管那样 “直来直去”,而是能顺着肺叶、血管的间隙慢慢 “拐”,医生通过屏幕看着它的位置,随时调整角度。到位后,套管就像搭起一座 “安全通道”,手术器械从管中间穿过去,既能准确摸到病灶,又不会碰伤旁边的神经和血管。用完后,再顺着原路轻轻退出,全程几乎不拉扯组织。这种 “柔性操作” 让手术更稳妥,尤其适合胸腔空间小的孩子,或是有粘连的复杂情况,术后恢复也快得多。内壁镜面级光洁度,器械穿行零阻滞。抗腐蚀耐老化,质量细节成就手术流畅度。
案例一:自发性气胸的微创引流背景:一名22岁男性因剧烈咳嗽后突发左侧胸痛、呼吸困难,胸片显示肺压缩约60%,诊断为自发性气胸。患者体型瘦高,存在肺大疱基础病变,传统粗管引流可能加重肺损伤。治疗过程:准确置管:在超声定位下选择腋前线第4肋间为穿刺点,局部麻醉后切开3mm小口,将外径4mm的软性导引套管沿导丝缓慢旋转置入胸腔。套管前端的柔性材质顺利避开肺表面粘连,准确抵达气体聚集区14。高效引流:套管连接带单向阀的便携引流装置,患者可自由活动。术后24小时胸片显示肺复张至90%,48小时后拔除套管,切口无需缝合,只有用创可贴覆盖。优势体现:与传统28F硅胶管相比,软性套管创伤减少80%,患者疼痛评分从VAS7分降至2分,住院时间缩短3天,且未出现皮下气肿或传染等并发症。单孔多器械共用套管时,需控制器械进出节奏,防止管内负压骤变导致皮下气肿。软性导引套管的联系方式
灭菌后需检查套管柔韧性是否达标,若出现硬化或局部脆化,禁止使用以防术中断裂。常美的软性导引套管的说明书
一位患者因胸腔积液入住医院,胸腔积液常规送检后,未能检测出明确病因,给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带来了极大困扰。经科内讨论,医生决定为该患者实施内科胸腔镜准确诊疗。在手术时,医生先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随后在患者胸部切开一个只有 1.5 厘米的皮肤小切口。接着,医生将一次性内镜用软性导引套管缓缓置入。这根软性导引套管就像一位灵活的 “先遣兵”,顺着切口进入胸腔,为后续的检查器械开辟出一条安全、稳定的通道。沿着套管,可弯曲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顺利进入患者胸腔。医生通过它依次仔细观察壁层胸膜及脏层胸膜,发现壁层胸膜充血明显,上面还有较多粟粒样小结节以及黄白色类似干酪样坏死组织。随后,医生借助活检钳,通过软性导引套管的通道,准确地钳取胸膜组织,并抽吸胸腔积液送检。手术结束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以便持续观察和引流胸腔内的液体。在这个过程中,软性导引套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只是为支气管镜的进入提供了便利,减少了对胸腔组织的损伤风险,还让医生能够在清晰的视野下,顺利获取病变组织样本,为明确病因提供了关键依据。常美的软性导引套管的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