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地实验室核废料嬗变供能系统作为一项前沿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核废料的新方式,且能够利用核废料的能量进行有效转化和利用。芬兰昂加洛地下实验室采用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技术,成功地对核废料中的锕系元素进行嬗变,产能率高达1.05。这种技术不仅有效降低了核废料的危害,还通过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能...
沙漠高速公路光伏声屏障技术的突破,标志着交通基础设施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阿联酋E311公路的双面光伏声屏障系统,以22度的倾角设计,年发电量可达到41GWh/km。这一系统将高速公路的噪音屏障与光伏发电功能结合,不仅降低了交通噪音,同时为公路提供了清洁的电能,推动了绿色能源的***...
超导磁浮储能调峰电站技术的应用,为电网稳定性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德国通过建造20MW/100MWh的超导储能系统,采用液氦冷却铌钛线圈,温度可达到-269℃,实现了零电阻储能。该系统的高效能效使其在储能方面具备了极高的性能,充放电效率达到了99.2%。如此高的效率使得储能...
火山地热超临界发电技术的突破为全球能源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肯尼亚奥卡里亚钻探项目通过成功钻探世界深的地热井,达到3.5公里深度,并且温度可达450℃,为超临界蒸汽发电提供了稳定的能源来源。这一技术应用使得超临界蒸汽能够驱动双工质轮机,发电效率高达39%,明显提升了地热发电的整体效能,解...
随着太空探索和长期宇航的需求不断增加,空间站的水资源管理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环。中国天宫空间站通过其先进的闭式水循环零排放系统,成功实现了98.5%的水回收率。这一系统通过高效的技术手段回收和净化宇航员使用过的水源,确保了在长时间的航天任务中水资源的持续供应。其电解制氧系统与二氧化碳转化装置的耦合...
随着全球能源与资源需求的增加,深海稀土开采和海洋能的协同发展逐渐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日本JOGMEC在冲绳海槽部署的波浪能供电平台便是这一技术融合的典型案例。这一平台利用波浪能转换效率达到43%,为5000米级采矿车提供持续的动力供应,解决了深海矿产开采中能源供应的难题。 该平...
随着全球能源与水资源紧张问题的日益加剧,创新技术正在不断推动可持续发展,沙漠甲虫仿生空气取水光伏农场便是这一领域中的一项突破性技术。该技术灵感来源于沙漠甲虫利用其特殊表面结构从空气中收集水分的能力,结合光伏发电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创新方案,推动了沙漠地区的农业生产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推进,如何有效平抑电网中的波动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江苏电网公司推出了20MW/5MWh飞轮储能电站项目,利用磁悬浮飞轮阵列来平抑电网中的秒级波动,从而增强电网对新能源波动的适应性。该系统采用碳纤维转子并采用真空磁浮技术,转速可达到45,000rp...
随着人类探索和开发月球资源的深入,月球基地的能源供应问题逐渐成为关键挑战之一。为了满足月球基地长时间稳定运行的需求,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提出了光伏-核能混合供能架构,这一创新系统通过结合光伏技术和小型核裂变堆,确保了月球基地在极端环境下的能源需求。 在月昼期间,轻量化钙钛矿光伏膜成为系...
鹿特丹港正在进行的液氨和液氢双燃料加注站试点项目,标志着港口向近零碳排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一加注站为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提供服务,使得这些船只的续航能力达到18,000海里,相比传统燃料船,氨燃料船的NOx排放量减少了89%。这一进展不仅改善了航运业的环保性能,也为全球港口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了有...
上海前滩商务区采用的叶脉状光伏电路幕墙系统,开启了城市建筑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新篇章。这种幕墙系统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植物的叶脉结构,能够有效捕捉和转化太阳能为电力。其透光率达到了65%,即使在保证建筑外观美观的同时,也能实现优良的光伏发电效果。该系统的发电密度达到了215W/m2,较传统光伏系统有了...
中核集团开发的深远海漂浮式核能海水淡化平台,采用了一体化小型核反应堆(电功率60MW)与多效蒸馏装置相耦合的创新技术。该平台能够每天生产10万吨淡水,且吨水电耗为1.2kWh。这一技术方案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淡水生产效率,还大幅度降低了能源消耗,为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平台的设计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