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采用 “V 型槽 + 弹性修补砂浆” 工艺修复地面裂缝:先用切割机沿裂缝开 V 型槽,深度 15mm、宽度 10mm,清扫槽内灰尘;涂刷环氧底涂剂增强粘结,固化时间控制在 2 小时;填充聚合物弹性修补砂浆,其抗压强度≥30MPa,弹性模量与基层匹配。在广州某干细胞库,通过回弹仪检测,修补区域强度达 C40,与原地面强度一致。特别研发的抗裂纤维砂浆,内含 0.1% 钢纤维,将收缩裂缝减少 90%。该工艺使地坪使用寿命延长 5 年以上,避免裂缝导致的污染物积聚,适配干细胞库的高洁净要求。装修期间对地面做平整度检测,误差≤2mm/2m。江苏本地实验室参考
我们实施 “三区两通道” 管理控制施工污染:将施工现场划分为洁净区(已完成洁净施工区域)、缓冲区(用于人员更衣、物料清洁)、污染区(材料堆放、加工区域),设置单独的人员通道与物料通道,避免交叉污染。在成都某集成电路厂,通过粒子计数器在洁净区按 2m×2m 网格布点监测,动态污染度稳定控制在 ISO 6 级(0.5μm 粒子<35200 粒 /m3)。特别研发的压差梯度控制系统,通过调节送排风量,使洁净区与缓冲区压差维持在 5Pa,缓冲区与污染区压差维持在 10Pa。该体系使项目顺利通过客户 GMP 动态验收,满足芯片生产对施工过程的洁净要求。江苏本地实验室参考实验室风淋室需配置红外感应装置,自动启停提高使用效率。
我们采用直径为管道内径 0.8 倍的橡胶球进行通球试验:将球从排水立管顶端投入,通过水流推动球体在管道内运行,确保通球率 100%。在武汉某化工实验室,通过 CCTV 管道检测机器人全程追踪球体运行轨迹,显示管道内壁光滑,无阻碍物,弯头、三通处均顺利通过。特别研发的可变径通球装置,可通过充气调节球体直径,适配 DN50-DN200 不同管径,测试效率提升 50%。该试验符合 GB 50242-2002 标准要求,确保排水系统畅通,避免化工废液滞留导致的管道腐蚀。
我们采用 “人脸识别 + 洁净服识别” 双因子认证管控人员进出:施工人员需先通过人脸识别验证身份,再由 AI 摄像头检测是否规范穿戴无尘服(帽子、口罩、手套齐全),双重验证通过后方可进入。在南京某动物房项目,通过门禁系统日志分析,施工期间违规进入事件为 0,人员管控严格。特别研发的远程审批功能,临时人员可通过手机 APP 申请权限,审批通过后生成临时二维码,时效控制在 24 小时内。该体系通过 GB 50591-2010 标准符合性检查,保障施工区域安全。传递窗应配置紫外杀菌灯,确保物品进出实验室的无菌传输。
我们采用 “三道密封” 结构处理穿墙管道:管道与套管间隙先填充聚氨酯发泡剂,膨胀后形成初始密封;内外口用防火泥封堵,耐火极限达 3 小时;表面涂刷环氧密封胶,固化后形成防水膜。在苏州某 IVD 试剂车间,通过气密性测试仪在 100Pa 压力下检测,管道穿墙处泄漏率<0.1m3/(h?m),有效阻断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的气流交换。特别研发的可拆卸式密封组件,套管两端采用法兰连接,检修时只需拆卸法兰即可取出管道,无需破坏墙体。该工艺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适配频繁更换管道的场景。空调系统新风量按每小时30立方米/人配置,保障空气新鲜度。江苏本地实验室参考
实验室地漏采用液封式设计,防止下水管异味反流。江苏本地实验室参考
针对同位素实验室的辐射防护,我们构建 “混凝土 + 铅板” 复合防护体系:墙体采用 300mm 厚 C30 钢筋混凝土浇筑,内配双向钢筋网增强整体性;墙面嵌入 6mm 厚电解铅板,接缝处采用铅焊条焊接密封,避免辐射泄漏。在广州某核医学中心,通过 X/γ 射线剂量率仪检测,防护门外表面剂量当量率稳定在<2.5μSv/h,远低于安全限值。特别研发的铅板固定工艺,采用不锈钢压条与膨胀螺栓组合,确保铅板平整无褶皱,泄漏率<0.1%。该体系符合 GBZ 120-2020 标准,为放射性的药物研发提供安全作环境。江苏本地实验室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