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商务区建设启动以来,各项工程稳步推进。2015年,对于虹桥商务区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商务区中心区主体项目基本建成。这些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楼宇、设施完备的商业综合体、高效便捷的配套设施,共同勾勒出商务区的繁华轮廓。中心区的建成,标志着虹桥商务区从规划蓝图迈向了实际运营的新阶段,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有名企业入驻,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后续向虹桥国际中心商务区的升级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虹桥建立纠纷调解机制,维护中企出海合法权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站式大虹桥如何护航中资企业高质量出海包含
不仅如此,“大虹桥”还将致力于搭建更高能级的沪港交流合作平台,充分整合两地资源,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建设沪港合作产业园,为两地企业提供政策支持、配套服务,促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商贸交流平台,助力两地企业拓展市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孔福安还特别引用《论语?雍也》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总结。这句千年古训,深刻诠释了合作共赢的智慧。在“大虹桥”与香港的合作中,这一理念将贯穿始终。把企业服务好了,帮助企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实现发展,“大虹桥”自身也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站式大虹桥如何护航中资企业高质量出海包含虹桥回顾发展历程,从交通枢纽建设起步,逐步成为承载国家战略的重点区域。
随着开幕日期的临近,筹备工作正以“中国速度”持续升温:全新升级的“数字进博”平台将实现全流程智慧办展,从线上预约、展品展示到交易洽谈均支持AI智能匹配与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赋能展品通关“秒级响应”,让跨国展品实现“即到即验”;人文交流展区新增“丝路非遗工坊”,不仅设置了苏绣、剪纸等中国非遗技艺现场展演,还邀请阿富汗蓝染、土耳其陶瓷等丝路沿线国家非遗传承人开展文化对话,让经贸合作与文化交融相得益彰。从首届进博会的“试验田”到如今的“示范田”,这场全球经贸盛宴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通过设立合作专区、举办沿线国家投资推介会等创新形式,必将为后时代的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能,在高质量共建经济发展区的征程中,书写国际合作共赢的崭新篇章。
虹桥国际中心商务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孔福安在接受大文记者专访时,以详实的数据与前瞻性视角,深入阐述了商务区的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他指出,虹桥国际中心商务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点,自成立以来便锚定“全球品质资源配置枢纽”目标,目前已集聚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总部87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5家,形成了航空服务、国际贸易、品质商务等六大主导产业集群。“我们的重要使命,是构建一个集政策支持、金融服务、法律保障于一体的全链条出海服务体系。”孔福安强调,商务区依托虹桥枢纽日均40万人次客流、年吞吐量超4000万人次的航空网络,以及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实体平台,已帮助200余家企业成功开拓中亚丝绸之路沿线市场。虹桥国际中心商务区与香港使命契合,携手服务中企出海,共建 中亚丝绸之路。
当黄浦江畔的春风还带着些许料峭,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筹备工作已呈现出如火如荼的态势。今年,这场全球经贸领域的前列盛会即将迎来它的第八个年头,尽管距离正式开幕还有大半年的时间,但进博会的“磁力效应”已然显现。截至2024年4月18日,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令人振奋——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家企业已率先完成签约参展,展览面积更是逼近25万平方米,这一数据较上届同期实现稳步增长,足见进博会平台强大的吸引力以及世界对于中国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虹桥发挥区位优势,建设服务企业走出去先行区,助力长三角企业进军 中亚丝绸之路。一站式大虹桥如何护航中资企业高质量出海包含
虹桥推动数字服务贸易,为中企数字产品出海创造条件,抢占发展先机。一站式大虹桥如何护航中资企业高质量出海包含
在总部经济领域,商务区展现出强大的磁吸效应。安踏、美的、晶科能源、天合光能、诺力股份、信达生物、云南白药等一批行业高质量企业,纷纷将国际业务总部和研发中心布局于此。以安踏为例,作为全球有名的体育用品集团,安踏将国际业务总部落地虹桥,借助商务区国际化的商务环境和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加速开拓海外市场;晶科能源作为全球前列的光伏企业,其在商务区设立的研发中心,汇聚了全球高质量的科研人才,依托上海完善的科创生态和丰富的学术资源,不断推动光伏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不仅如此,博世、永恒力、伊顿等外资企业也纷至沓来,将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设立在商务区。博世作为德国工业巨头,在此布局地区总部后,进一步强化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实现了技术研发、市场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的高效协同。众多国内外高质量企业的入驻,不仅为商务区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更形成了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有力推动了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站式大虹桥如何护航中资企业高质量出海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