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期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进入冬期施工前应编制冬期施工措施和计划,并应有突然降温的防冻措施;对室外气温和结构物的养护温度,应定时测量并记录;结构物基础的地基在施工前、施工期及施工后均不得受冻。(2)冻土层的开挖宜根据冻层的厚度、数量及经济原则选用开挖方法,可采用人工或机械凿劈冻土,并应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具备条件时,可采用爆破方式开挖冻土;基槽边坡应随挖土进展及时修整和加固。(3)开挖基坑的周围宜设防风挡;土方开挖当日未见槽底时,应将槽底300mm刨松或覆盖保温材料防冻。(4)应对施工沟槽槽底采取防冻措施;基础下的土层已经受冻后继续基础施工时,应将冻层挖除。(5)管道沟槽两侧及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不得回填冻土,沟槽其他部分冻土含量不得超过15%,冻块不得大于100mm且不得集中,并应按常温规定分层夯实,还应预留沉降量。(6)水泥砂浆接口应及时保温养护,保温材料覆盖厚度应根据气温选定;宜采用热拌水泥砂浆,热拌水泥砂浆所用水温不得超过80℃;不得使用加热水的方法融化已冻结的砂浆;对水泥砂浆有防冻要求时,拌合时应掺防冻剂。(7)冬期进行管道闭水试验时,应采取防冻、防滑等措施。冬期进行水压试验时管身应填土至管顶以上500mm。 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工程设计向环保方向转型,强调资源节约与生态兼容性。台州土石方工程
我国城市排水系统主要为截流式合流制、分流制或两者并存的混流制排水系统,除干旱地区外,新建地区的排水体制应采用分流制。在现有城市排水体制下,受合流制溢流污染、管道混接、雨水非点源污染严重等因素影响,水环境污染仍较为严重。城市排水工程建设要求:(1)排水工程建设和运行应满足生态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安全和职业卫生健康安全的要求。(2)分流制排水系统应分别设置雨水管渠和污水管道,不得混接、误接;合流制排水系统应明确服务范围并设置合流污水管道接纳服务范围内的雨水和污水。(3)既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综合考虑建设成本、实施可行性和工程效益,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实施雨水、污水分流改造;暂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应根据受纳水体水质目标和水环境容量,确定溢流污染控制目标,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溢流污染。台州土石方工程智能化设计借物联网,实现安防、设备与能耗的智能管理,成现代趋势。
受高程控制影响既有排水沟、排水管连通的地点,应设临时泵站。切断既有排水沟、排水管道时,应经产权部门同意。(5)管道敷设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检查井施工;雨天进行管道接口施工,应采取防雨措施。暂时不接支线的预留管口应及时进行封堵;暂时中断施工的管口应临时封堵。(6)回填土应随填随夯,防止松土淋雨;雨后回填应检测填土含水率,对过湿的土壤应采取晾晒、换填等技术措施。(7)混凝土运输与浇筑过程中不得淋雨;浇筑混凝土前应备好防水棚;未初凝的砂浆受雨水浸泡时,应调整配合比;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防雨,雨后应及时检查混凝土表面并及时修补;如未采取良好的防护措施,小雨、中雨天气不宜进行混凝土露天浇筑,且不应进行大面积的混凝土露天浇筑作业;大雨、暴雨天气不得进行混凝土露天浇筑。
咬合桩施工要求有:(1)咬合粧分I、n两序跳孔施工,n序桩施工时利用成孔机械切割I序桩身,形成连续的咬合桩墙。(2)咬合切割分为软切割和硬切割。软切割应采用全套管钻孔咬合粧机、旋挖桩机施工,硬切割应采用全回转全套管钻机施工。(3)采用软切割工艺的桩,I序桩终凝前应完成n序桩的施工,I序应采用超缓凝混凝土,缓凝时间不应小于60h;混凝土3d强度不宜大于3MPa;软切割II序桩及硬切割的I序、E序桩应采用普通混凝土。(4)分段施工时,应在施工段的端头设置一个用砂灌注的n序桩,用于围护桩的闭合处理。适用条件: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适用于较深的基坑,可同时用于截水。无障碍设计在出入口等设坡道、扶手,保障残障人士通行,体现人文关怀。
饰面板木龙骨、木饰面板和塑料饰面板的燃烧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饰面板安装工程的预埋件(或后置埋件)、连接件的数量、规格、位置、连接方法和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涂饰工程新建筑物的混凝土或抹灰基层在涂饰涂料前应涂刷抗碱封闭底漆。旧墙面在涂饰涂料前应清理疏松的旧装饰层,并涂刷界面剂。混凝土或抹灰基层涂刷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涂刷乳液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木材基层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2%。基层腻子应平整、坚实、牢固,无粉化、起皮和裂缝;内墙腻子的粘结强度应符合《建筑室内用腻子》JG/T298—2010的规定。厨房、卫生间、地下室墙面必须使用耐水腻子。水性涂料涂饰工程施工的环境温度应在5?351之间。涂料涂饰工程应涂饰均勻、粘结牢固,不得漏涂、透底、起皮和掉粉。模块化设计理念在现代工程中广泛应用,既提高效率又便于后期维护升级。温州非开挖管道工程设计
暖通设计依用途与气候,配空调等系统,保舒适同时降低能耗。台州土石方工程
城市地下管线多,相互交叉,错综复杂,在工程开工前,应取得施工现场及其毗邻区域内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的现况翔实资料和地勘、气象、水文观测资料,相关设施管理单位应向施工、监理单位的有关技术管理人员进行详细交底;应研究确定施工区域内地上、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拆移或保护、加固方案,并应形成文件后实施。施工前应先对管线进行详探,可通过人工开挖探沟,找出地下管线。道路结构以下的管线应先行施工。作业中可能对施工范围内的原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造成破坏时,应采取加固或迁移措施。无须迁移的现况管线及设施,应探明位置、设置标识,并采取加固保护措施。施工中,应对加固部位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施安全稳定。施工区域附近的架空线,在施工期间采取加固电线杆及派专人监护措施,防止挖土或大型机械操作时危及线路正常运作。台州土石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