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空气系统采用三级净化体系:初效滤网拦截PM10以上颗粒物,中效滤网捕获PM2.5-PM10微粒,HEPA滤网过滤0.3μm以上颗粒物效率达99.97%。德国TüV认证测试表明,系统对H1N1病毒灭活率达99.99%,对白色葡萄球菌杀灭率99.95%。特别设计的活性炭吸附层可处理TVOC浓度1.5mg/m3的污染空气,48小时内将指标降至0.5mg/m3以下。南京工业大学2024年实验数据显示,在模拟新装修环境中,系统运行72小时后苯系物浓度从2.3mg/m3降至0.06mg/m3,达到《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全空气系统可减少室内末端设备数量。新风净化全空气系统24小时响应
全空气系统通过“能量梯级利用”与“智能需求响应”技术,成为建筑节能领域的关键突破口。其热回收模块可将排风中的显热与潜热转化为新风处理能量,使新风负荷降低60%-70%;变频压缩机技术可根据室内负荷动态调节输出功率,避免“大马拉小车”的能耗浪费。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2024年实测数据显示,安装全空气系统的公共建筑,全年能耗较传统系统降低38%,其中制冷能耗下降42%,供热能耗下降33%。更值得关注的是,系统搭载的云平台可接入城市电网需求响应系统,在用电高峰期自动降低10%-15%的功率输出,为电网调峰提供支持。双冷源全空气系统热回收系统全空气系统冬季送风温度建议不超过40℃。
全空气系统的风口设计突破传统空调的机械感局限,可根据室内装修风格定制为多元化造型。其中线型风口采用极窄边框设计,宽度只 15-20mm,可沿吊顶阴角或墙面踢脚线无缝嵌入,形成 “隐形送风” 效果;圆形风口则借鉴工业风美学,搭配金属拉丝或哑光喷涂工艺,成为空间装饰元素;更可通过 3D 打印技术定制艺术造型,如仿绿植叶脉、几何折线等,与现代极简或古典轻奢风格深度融合。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2024 年发布的住宅设计案例表明,采用隐藏式风口的室内空间,视觉完整性较传统空调提升 50%。在佛罗伦萨某文艺复兴风格别墅改造中,设计师将风口伪装成天花板浮雕纹样,通过压力平衡技术实现 360° 均匀送风;而在迪拜现代艺术馆项目中,线性风口与 LED 灯带一体化设计,既保证每小时 1 次的空气置换,又以极简线条强化空间纵深感。这种将功能性设备转化为装饰语言的设计理念,彻底打破了 “设备破坏装修” 的固有认知,使全空气系统成为高级室内设计中兼具实用与美学价值的关键元素。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 2023 年的专项实验数据显示,在装修后的 100㎡密闭空间中,传统通风方式需 30 天才能使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从 1.2mg/m3 降至国标限值(≤0.6mg/m3),而开启全空气系统后,达标时间可缩短至 12 天,效率提升 60%。系统通过精细控制风量风压,配合管道内的光触媒催化涂层,不只加速污染物排出,还能在气流循环中分解残留甲醛,使装修后室内空气质量在短期内即达到健康标准,为新居入住提供安全保障,尤其适合儿童房、老人房等对空气质量要求更高的空间。全空气系统需标注风管介质流向标识。
全空气系统正通过“数据互联+区域协同”技术,成为智慧城市环境管理的基础单元。其搭载的物联网传感器可实时上传室内外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PM2.5浓度),为城市环境监测网络提供微观层面的数据支持;云平台可根据区域环境质量,动态调节系统运行策略,实现“群控节能”。杭州“城市大脑”2024年试点项目中,接入全空气系统的建筑群,通过区域级能源调度,使整体能耗降低18%,电网峰谷差缩小22%。这种“个体智能+群体协同”的模式,为智慧城市能源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全空气系统过渡季节可采用全新风运行。新风净化全空气系统24小时响应
全空气系统静压箱设计可优化气流组织。新风净化全空气系统24小时响应
滤网更换周期依据环境质量动态调整,十分科学合理。在 PM2.5 年均浓度<35μg/m3 的空气优良地区,初效滤网每 3 个月更换一次,便能有效拦截大颗粒灰尘等污染物;HEPA 滤网每 12 个月更换,足以长久维持高效净化性能。但在重污染地区,污染负荷剧增,初效滤网需缩短至 2 个月更换,HEPA 滤网则缩短至 8 个月,以此确保净化效果。热交换芯体作为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部件,每 5 年要进行专业清洗,通过专业手段能恢复 85% 以上的换热效率,保障热量传递高效稳定。紫外线灯管正常寿命达 9000 小时,考虑到其杀菌效果随时间衰减,建议每 2 年更换。北京环境交易所 2024 年认证表明,规范维护的系统使用寿命可达 20 年,年均故障率<0.8%,相比维护不当的系统,足足延长 8 年使用寿命,为用户节省大量后期更换成本 。新风净化全空气系统24小时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