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层是电极的重要部分,通常由具备电化学活性的材料构成。在电池电极中,活性层材料的特性决定了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容量大小等关键指标。例如在锂离子电池中,阴极的活性层材料如锂钴氧化物,其晶体结构和化学性质影响着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过程,进而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在其他电化学反应中,活性层材料能够通过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电子的转移,推动反应的进行,是决定电极功能的关键因素。
导电层在电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电子传输作用,它的存在保证了电子能够高效地进出活性层。为了实现良好的导电性能,导电层通常选用高导电率的材料,如金属铜、银等。在设计导电层时,还需考虑其与活性层和基底的兼容性,确保各层之间能够紧密结合,减少电子传输过程中的阻力。此外,导电层的厚度和结构也会对电子传输效率产生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电极的整体性能。 电化学活化水技术年运行费用降低55%。江苏吸收塔电极设施
PFAS(如PFOA、PFOS)因C-F键能高(~116 kcal/mol),常规方法几乎无法降解。电氧化技术通过阳极生成的·OH和空穴(h?)攻击PFAS的羧基或磺酸基,逐步脱氟并缩短碳链。BDD电极在10 mA/cm2下处理PFOA 4小时,脱氟率>95%,且无短链PFAS积累。优化方向包括:①提高电极对PFAS的吸附能力(如碳纳米管修饰);②添加助催化剂(如Ce3?)促进C-F键断裂;③开发电流密度(<2 mA/cm2)的长周期运行模式以降低能耗。该技术已被美国EPA列为PFAS处理推荐技术之一。
钛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包括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在长期的电化学过程中,其表面的活性涂层不易发生脱落、溶解或结构变化,能够保持稳定的电催化性能。同时,钛基体的度和良好的韧性,使得电极在受到机械振动、热应力等外界因素影响时,依然能够保持结构完整。例如,在电解水制氢设备中,钛电极需要在连续的电解过程中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其化学和机械稳定性确保了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减少了因电极性能下降而导致的设备停机维护次数。
保护层对于电极的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阻止环境因素对电极的不利影响。在实际应用中,电极可能会面临湿度、温度变化、化学物质侵蚀等多种环境因素的挑战。保护层可以防止电极表面被氧化、腐蚀,避免活性物质与外界杂质发生反应,从而维持电极的性能稳定。例如在户外使用的电化学传感器电极,其保护层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水、防紫外线性能;在化工生产中的电极,保护层则要能抵御强酸碱等化学物质的腐蚀。
选择电极材料时,导电性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参数。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导电性的要求差异很大,在电力传输领域,用于输送大量电能的电极,必须具备极高的导电率,以减少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像铜这种常见的导电材料,其导电率较高,广泛应用于一般的电力传输电极。而在一些对导电性能要求更为苛刻的电子器件中,如芯片中的电极,可能会选用导电率更高的银或其他特殊材料,以满足高速、高效的数据传输需求。 电极材料抗污染性能大幅提升。
难溶盐电极的氧化还原对中有一个组分为难溶盐或其他固相,它包含三个物相、两个界面,且在每一相界面上存在着单一的快速迁越过程,甘汞电极(Hg|Hg?Cl?|Cl?)便是典型。在甘汞电极中,甘汞与电解液的溶解平衡受电液中浓度较高的 Cl?所控制,Cl?在 Hg?Cl?| 电液界面上的交换速率很快,这使得甘汞电极的电极电势极为稳定,因此它成为常用的参比电极之一。部分书刊将这类电极称为第二类电极,在电化学测量等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电化学除氧技术将溶解氧降至0.1mg/L以下。新疆数据中心电极设施
电化学技术处理不改变水温。江苏吸收塔电极设施
循环水中的钙镁离子易形成碳酸钙和硫酸钙垢,电化学除垢技术通过阴极反应(2H?O + 2e? → H?↑ + 2OH?)提高局部pH,促使成垢离子(Ca2?、Mg2?)以疏松形式析出并随排污水排除。采用网状不锈钢阴极时,垢层主要成分为文石型CaCO?(非粘附性),可通过自动刮垢装置。关键参数包括电流密度(10-30 mA/cm2)、水温(<60℃)和停留时间(>30分钟)。某电厂循环水系统应用后,换热管结垢速率从3 mm/年降至0.5 mm/年,同时节水15%(减少排污量)。该技术的瓶颈在于高硬度水质(>500 mg/L CaCO?)时能耗上升,需配合水质软化预处理。江苏吸收塔电极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