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一类高分子聚合物总称,根据酯基的种类不同,可分为脂肪族PC、脂环族PC、芳香族PC等。PC主要用于薄膜/片材、汽车、电子/电气、器具/家庭用品等领域,应用前景广大。PC生产工艺主要有光气界面法和熔融酯交换法两类。其中,熔融酯交换法根据碳酸二苯酯(DPC)的来源分为传统酯交换法和非光气酯交换法。光气界面缩聚法工艺路线成熟、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质量稳定、易加工、分子量高,能满足各种性能要求的用途,是目前工业上生产PC应用十分为广大的工艺。但该工艺生产中使用剧毒光气,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目前处于限制发展状态。开发不用光气来生产PC的新工艺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绿色环保生产工艺是未来PC工艺发展方向。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天津上海三菱瓦斯PC注塑级
CCL4浸泡法:具体方法为:把待检测的产品完全浸泡在常温(20~25℃)CCL4(四氯化碳)溶液中,时间为1min,然后把产品取出在清水中冲洗干净,检查产品是否有裂纹/断裂部分,无裂纹则为合格。有专家在聚碳酸酯应力开裂的研究中,即以国产超高粘PC及日本C-1400两种材料的标准试条,采用CCL4溶液浸泡,通过严格控制CCL4温度(10/15/20/25/30/35/40℃)进行应力开裂的试验,并指出温度越高,开裂时间越短。乙酸乙酯和正丙醇混合溶液浸泡法:具体方法为:把待检测的产品完全浸泡在常温(20~25℃)乙酸乙酯和正丙醇混合(按3:1)溶液中,时间为1min,然后把产品取出在清水中冲洗干净,检查产品是否有裂纹/断裂部分,无裂纹则为合格。福建日本帝人PC食品级PC用玻纤或碳纤维进行增强改性,提高机械强度。
应用及常见成型问题:聚碳酸酯的应用开发是向高复合、高功能、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已推出了光盘、汽车、办公设备、箱体、包装、医药、照明、薄膜等多种产品各自的品级牌号。根据发达国家数据,聚碳酸酯PC板在电子电气、汽车制造业中使用比例在40%~50%,中国在该领域的使用比例只占10%左右,电子电气和汽车制造业是中国迅速发展的支柱产业,未来这些领域对聚碳酸酯的需求量将是巨大的。中国汽车总量多,需求量大,因而聚碳酸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是极有拓展潜力的。
成型条件要点:注塑速度:射速与浇口设计有很大关系,使用直接浇口或边缘浇口时,为防止日晖现象和波流痕现象,则应用较慢之射速。另外,如成品厚度在5MM以上,为避免气泡或凹陷,慢速射出会有帮助。一般而言,射速原则为薄者快,厚者慢。从注塑切换为保压之时,保压要尽量低,以免成型品发生残留应力。而残留应力可用退火方式来去除或减轻;条件是120至130℃约三十分钟至一小时。料筒清扫:(1)在聚碳酸酯的成型温度下,加入清洗料(常选用PP或PE),连续射出二十至三十次。(2)将机台后退,续将清洗料空射,直至射出的清洗料开始膨胀起泡。(3)将料筒温度重新设定到200至230℃。(4)继续将清洗料空射,直到清洗料熔胶温度达260℃且外表看起来很干净透。温度过低,粘度大,供料不足,会导致制件表面收缩、起皱纹、无光泽、银丝紊乱;
中国是很早开始聚碳酸酯技术开发和工业化生产的国家之一,但是由于装置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质量差等原因导致了产品无法与国外相竞争。2005年以来,随着拜耳(现为科思创)、帝人、三菱等外资企业开始在中国投资建设聚碳酸酯装置,中国聚碳酸酯市场一度几乎为外资企业垄断。近几年,国内企业聚碳酸酯项目的投产打破了外资企业的垄断。浙铁大风是国内较早家商业化规模生产的聚碳酸酯内资企业,一期10万吨/年非光气法聚碳酸酯项目已于2014年建成,并于2015年4月开始稳定生产。万华化学具有界面光气法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一期7万吨项目2017年已经投产,2018年第二条产线投产后产能将达到20万吨。聚碳酸酯树脂主要用于生产各种食品加工机械,电动工具外壳、机体、冰箱冷冻室抽屉和真空吸尘器零件等。北京泰国科思创PC耐高温
要求较高的计算机、视频录像机和彩色电视机中的重要零部件方面,聚碳酸酯材料也显示出了极高的使用价值。天津上海三菱瓦斯PC注塑级
拜耳公司和GE公司各自于1956年宣布建设生产聚碳酸酯的工厂。H.Schnell于1956年发表了关于试制成功新型热塑性聚碳酸酯的报道。拜耳公司于1958年实现聚碳酸酯的工业化生产,商品名为Makrolon,GE公司于1959年推出商品名为Lexan的聚碳酸酯。而2004年帝人和拜耳在中国建厂,把原本在发展中的国产化进程造成重大打击。纵观整个行业,工程塑料国产化很低,但凡你能生产,我就降低价格使得市场无法打开。之前国内有5000吨装置,后来关停了。2011年底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技术建设聚碳酸酯生产装置,并于2014年顺利投产,开启了国内聚碳酸酯行业的新篇章。浙铁这个万吨级的属于国内较早套非合资的装置,之后还有山东鲁西。天津上海三菱瓦斯PC注塑级
苏州盛禧塑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01-19,同时启动了以盛禧塑化科技为主的EMA,EAA,POM,PA66产业布局。是具有一定实力的橡塑企业之一,主要提供EMA,EAA,POM,PA66等领域内的产品或服务。我们强化内部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致力于EMA,EAA,POM,PA66等实现一体化,建立了成熟的EMA,EAA,POM,PA66运营及风险管理体系,累积了丰富的橡塑行业管理经验,拥有一大批专业人才。盛禧塑化科技始终保持在橡塑领域优先的前提下,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在EMA,EAA,POM,PA66等领域承揽了一大批高精尖项目,积极为更多橡塑企业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