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封装的发展历程: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芯片封装技术历经多代变革。从早期的引脚插入式封装,如 DIP(双列直插式封装),发展到表面贴片封装,像 QFP(塑料方形扁平封装)、PGA(针栅阵列封装)等。而后,BGA(球栅阵列封装)、MCP(多芯片模块)、SIP(系统级封装)等先进封装形式不断涌现。中清航科紧跟芯片封装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升级自身技术工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积累了丰富经验,能为客户提供符合不同时期技术标准和市场需求的封装服务。中清航科芯片封装工艺,通过仿真优化,提前规避量产中的潜在问题。上海半导体功率器件封装
芯片封装材料的选择:芯片封装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封装性能与成本。常见的封装材料有塑料、陶瓷、金属等。塑料封装成本低、工艺简单,适用于多数民用电子产品;陶瓷封装散热性好、可靠性高,常用于航天等领域;金属封装则在电磁屏蔽方面表现优异。中清航科在材料选择上拥有丰富经验,会根据客户产品的应用场景、性能需求及成本预算,为其推荐合适的封装材料,并严格把控材料质量,从源头确保封装产品的可靠性。例如,针对航天领域客户,中清航科会优先选用高性能陶瓷材料,保障芯片在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江苏半导体封装 基板中清航科芯片封装技术,支持三维堆叠,突破平面集成的性能天花板。
中清航科部署封装数字孪生系统,通过AI视觉检测实现微米级缺陷捕捉。在BGA植球工艺中,球径一致性控制±3μm,位置精度±5μm。智能校准系统使设备换线时间缩短至15分钟,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0%。针对HBM内存堆叠需求,中清航科开发超薄芯片处理工艺。通过临时键合/解键合技术实现50μm超薄DRAM晶圆加工,4层堆叠厚度400μm。其TSV深宽比达10:1,阻抗控制在30mΩ以下,满足GDDR6X 1TB/s带宽要求。中清航科可拉伸封装技术攻克可穿戴设备难题。采用蛇形铜导线与弹性体基底结合,使LED阵列在100%拉伸形变下保持导电功能。医疗级生物相容材料通过ISO 10993认证,已用于动态心电图贴片量产。
芯片封装的标准化与定制化平衡:芯片封装既有标准化的产品以满足通用需求,也有定制化的服务以适应特殊场景。如何平衡标准化与定制化,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中清航科拥有丰富的标准化封装产品系列,能快速满足客户的通用需求;同时,公司具备强大的定制化能力,可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从封装结构、材料选择到工艺设计,提供多方位的定制服务,实现标准化与定制化的灵活平衡。想要了解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我司官网,同时欢迎新老客户来电咨询。中清航科芯片封装工艺,通过自动化升级,提升一致性降低不良率。
面对卫星载荷严苛的空间环境,中清航科开发陶瓷多层共烧(LTCC)MCM封装技术。采用钨铜热沉基底与金锡共晶焊接,实现-196℃~+150℃极端温变下热失配率<3ppm/℃。通过嵌入式微带线设计将信号串扰抑制在-60dB以下,使星载处理器在单粒子翻转(SEU)事件率降低至1E-11 errors/bit-day。该方案已通过ECSS-Q-ST-60-13C宇航标准认证,成功应用于低轨卫星星务计算机,模块失效率<50FIT(10亿小时运行故障率)。
针对万米级深海探测装备的100MPa超高压环境,中清航科金属-陶瓷复合封装结构。采用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TA)陶瓷环与钛合金壳体真空钎焊,实现漏率<1×10?1? Pa·m3/s的密封。内部压力补偿系统使腔体形变<0.05%,保障MEMS传感器在110MPa压力下精度保持±0.1%FS。耐腐蚀镀层通过3000小时盐雾试验,已用于全海深声呐阵列封装,在马里亚纳海沟实现连续500小时无故障探测。 5G 芯片对封装要求高,中清航科定制方案,适配高速传输场景需求。上海BGA封装基板
中清航科芯片封装方案,适配车规级严苛要求,助力汽车电子安全升级。上海半导体功率器件封装
芯片封装在医疗电子领域的应用:医疗电子设备如心脏起搏器、医疗监护仪等,对芯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中清航科采用高可靠性的陶瓷封装、金属封装等技术,为医疗电子芯片提供坚实保护,确保芯片在体内或复杂医疗环境中稳定工作。公司还通过严格的生物相容性测试,保证封装材料对人体无害,为医疗电子行业提供安全、可靠的芯片封装产品。
中清航科的供应链管理:稳定的供应链是企业正常生产的保障。中清航科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与原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和设备的及时供应。同时,公司对供应链进行严格的质量管控,从供应商选择、原材料检验到物流运输等环节,层层把关,避免因供应链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为客户提供稳定的交货保障。 上海半导体功率器件封装